新闻动态

井冈联络员多次临危受命,受毛主席重用,长征时却突然‘倒戈’?_何长工_朱德_革命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2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58

1927年12月,深冬时节,韶关犁铺头的某个团部外,一名普通的小士兵正步履稳健地走向团部的大门。看似一切如常,没人能料到,这个步伐从容、表情平静的士兵,竟是一个受命执行秘密任务的共产党员。

此刻,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紧张:他压抑着心中的慌乱与激动,心跳依然保持平稳,但步伐却愈发坚定。经过了两个月的辗转与寻觅,这一刻,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要找的目标——团部的大门。

当他推开那扇沉重的门,看到屋内的那个人时,曾经艰难的日子像潮水般涌上心头。此刻的他,眼中闪烁着无尽的激动与思绪,久久没有言语,静静地注视着眼前那位苦苦寻找了两个月的共产党员同志。终于,在这几个月的煎熬与跋涉后,他有了一个可以向毛主席报信的时刻——他找到了朱德。

展开剩余83%

原来,那个他不懈追寻的目标,正是秋收起义中的重要将领之一——朱德。而此时,何长工也终于完成了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。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寻找,更承载着毛主席对他的深厚信任和重托。

何长工,原名何坤,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自此,他的命运便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。那时,他年轻气盛,满怀着对祖国的深沉爱意和对党事业的坚定信仰。为了国家,为了革命,他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。他的忠诚和无私精神,深深打动了毛主席。

1927年秋收起义爆发后,由于大革命的失败,毛主席决定带领起义军南下。为了帮助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,毛主席亲自指派何长工,寻找朱德和剩余的起义军。这是一次充满危险和挑战的任务,但何长工并未退缩。为了完成任务,他与时间赛跑,穿越多个城市,遭遇无数艰难险阻,甚至差点被敌人识破身份,被捕入狱。

起初,何长工几乎一无所获。他在长沙、武汉、香港之间辗转,打探朱德的下落,却总是陷入信息的死角。无数次他被困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中,但他没有选择放弃。他不断寻找突破口,最终在12月20日获得了关键的情报——朱德和起义军暂时藏匿在范石生的军队辖区内。知晓这一消息后,何长工毫不犹豫地改变了自己的身份,乔装打扮,成功潜入团部。

面对着他长时间寻觅的目标,何长工没有过多言语,只是默默凝视着朱德。两人终于会面,他带着朱德写下的亲笔情报,踏上了返回井冈山的路程。任务完成的一刻,何长工知道,这不仅是对毛主席信任的回报,更是自己坚守初心、矢志不渝的体现。

然而,何长工的革命生涯并非一帆风顺。1929年冬,井冈山遭遇了极其严酷的天气,漫天大雪封山,物资短缺。就在这个时候,国民党突然发动进攻,派遣二十一个团的兵力袭击井冈山。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,起义军根基尚不稳固,显然无法正面抗衡。但何长工没有选择退缩,他坚守阵地,尽全力为朱德等人争取撤退的时间,最终却因战斗中的意外摔落山崖,导致一条腿终身残疾。

而对何长工来说,革命的牺牲远不止于此。大革命失败后,何长工被迫改名。他的原名“何坤”已经不再适合继续使用,毛主席亲自为他取名“何长工”,寓意他将一生为革命做“长工”,忠诚而坚韧。

但即便是这样一位为革命奋斗终身的忠诚战士,也未能在红军长征中避免一次重大的失误。在1935年,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毛主席坚持“北上”方针,而张国焘提出“南下”策略。面对两者意见的分歧,何长工却选择站在张国焘一方,支持南下。这一决定让毛主席大为震惊。虽然后来的历史证明毛主席的决定是正确的,但何长工的这一选择却为他自己和党组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。

红军长征最终胜利,何长工则在此后渐渐远离了政治中心。虽然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重工业部、地质部副部长,并且获得了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职务,但他始终未能重返政治舞台的中心。即使如此,何长工从未对自己的命运感到不满。他曾说:“毛主席曾经跟我说过,中央委员会不是同乡会。”他始终保持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信任,不争不抢,默默奉献。

他的一生,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。即便在政治上未能如愿以偿,何长工依旧为党为国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继续在各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,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,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。

何长工,这个为革命奉献一生的名字,最终成为了“为革命打长工”的象征。他的精神和事迹,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世体:菲利佩是接班西蒙尼的理想人选,马竞对他评价极高
下一篇:极光(JG.US)8月14日收盘报8.96美元/股,跌1.89%